您当前的位置: 商界网 > 国内 > 复旦设计院 | 中部地区“三区三线”划定及空间管控探索—河南伊川

复旦设计院 | 中部地区“三区三线”划定及空间管控探索—河南伊川

发布日期:2020-06-24

引言:“三区三线”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引领性、约束性、载体性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三区”是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当前“三区三线”划定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复旦设计院承担的河南省伊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与其相适应的“三区三线”划定思路和空间管控措施。

一. 划定“三区三线”的目的和意义

1.1 “三区三线”的划定是落实中央对城市发展一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三区三线”的划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和土地利用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调控和引导资源配置、集约利用的空间政策工具。

1.2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三区三线”的划定极具紧迫性

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我国东西南北物流、信息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的汇集和扩散中心。但是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又落后于东部,且中部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发展严重失衡。

而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要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将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并且,面对近些年城市空间框架和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出现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包括生态用地不断被蚕食、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空间结构有待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较低效等。

为了保持城市三类空间协调发展,既要自上而下落实空间发展战略,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三类空间的基础上利用“三线”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用途管制。

由此可见,“三区三线”的划定极具紧迫性,是促进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当前“三区三线”划定存在的问题

2.1 三类空间的分类方法存在差异,空间落实存在困难

“三区三线”作为空间规划中进行自上而下刚性传导、统一管控的核心政策工具,在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概念、划定方法和管制措施。

在中微观尺度层面,三类空间功能在空间上趋于混合,三类空间的边界难以准确界定。即使空间边界明确,对三类空间实施分类管控还存在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2 “三线”划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尚有不足,且缺少空间发展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考量

“三线”划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尚有不足,如永久基本农田存在“划远不划近、划零不划整”等现象,“上山下海”时有发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有部分城镇工矿、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等,多采用“开天窗”的方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碎片化”;部分城市为了“对冲”城镇开发边界带来的“限制”,划定范围过大。

且“三线”划定过程中虽然有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在内的上位规划对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格局进行结构性引导,但是从“三线”分布的实际情况看,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呈现较为明显的斑块化特征,特别在中微观层面缺少对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呼应。

2.3 “三线”划定由于精度不够,导致协调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三线”划定在基础数据、技术规范、分类标准、统计体系和图纸精度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三线”的协调性不够,大量交叉重叠。

2.4 城镇开发边界由于其管控对象的复杂性,其划定方法与管控手段还存在一定争议

城镇开发边界是用以约束城市扩张的政策工具,具有控制城市规模、保护农业和生态空间、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作用。

由于城镇开发边界所控制和引导的对象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涉及到资源环境节约和保护问题,更涉及对城镇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问题,因此在划定方法和管控手段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和困惑。 

三. 伊川县“三区三线”划定实践探索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是全市第一大县,总人口和中心城区规模均为洛阳市9个县市的第一名。县域现状常住人口79.03万,户籍人口92.65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

城区临近洛阳外环,是洛阳市南门户,在洛阳市区30分钟辐射圈内,铁路、高速等对外交通体系完备,并且处于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区,是连接南部生态县、辐射平顶山的枢纽节点。

县域生态基底良好,四山环绕,拥有伊河国家湿地公园、荆山森林公园等优质自然生态板块。

近年来伊川县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制造业和非矿物制品业发达,其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确立自身的功能定位,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机遇,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和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兼顾城镇布局和功能优化的弹性需要,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在此基础上开展新总体规划的谋篇布局。

3.1 伊川县空间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3.1.1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但未来发展的后备资源有限

伊川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指明了城市发展方向为:向北为主、向东为辅,中心城区由老城区、北部的生态科技园区、东部的产城融合区构成。

目前,“一心、二轴、三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但是根据伊川县“七成农林用地、二成建设用地、一成未利用地”的用地结构特征,其未来发展的后备资源有限,亟需在新的空间规划形势下为其谋划发展。

3.1.2 县域生态基底良好,生态结构有待完善

县域内河流水系较为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1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11%和0.20%,全县森林覆盖率8.81,为伊川的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在伊川县中心城区北部的快速推进,“龙凤山—龙门山—万安山”生态隔离带受侵占较多,同时,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体系受城市扩张的影响,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亟需构建“生态廊道—生态绿地”内外贯穿的多层次生态网络体系。

3.1.3 耕保任务严峻,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水平不高

据“三调”数据显示,2019年伊川县,耕地面积低于耕地预期保护目标,耕地保有量有部分尚未达到预期保护目标,耕地保护任务严峻,面临着中部地区常有的保耕和发展的矛盾问题。

且现状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80.72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8.9平方米;略低于洛阳市平均水平282.50平方米,和洛阳市与《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所规定最高不能超过150平方米/人的标准差距很大。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改善。

伊川县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与洛阳市、河南省对比情况 

3.2 伊川县“三区三线”的划定思路

3.2.1 战略引领,构建理想格局

伊川县自身发展基础较好,是中原城市群的第三梯队城市,是副中心近郊重要发展级。城市群内部城市有较多联系,与东部中西部主要区域中心城市也有较多联系。

国家战略、河南省重点战略对洛阳打造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及要求为: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伊川的发展使命为:支撑洛阳市连通豫北、辐射豫南、带动豫西的重要通道和节点,成为助力洛阳支持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洛阳都市圈规划(2019-2035)中,伊川是“一中心六组团”的中心城区外围最大的南部组团,承接洛阳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内外交通连接、打通生态格局的区域职能。随着洛阳定位的提升,伊川将成为中原城市群中更加活跃的区域节点。

以上战略规划在构建伊川县城市理想空间格局方面形成共识,为“三区三线”的划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及指导。

伊川县在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关系 

3.2.2 先底后图,划定控制底线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在洛阳市“双评价”基础上开展补充性评价内容,落实伊川县的林地、河流水系、廊道等各类生态保护空间和基本农田,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并且依据不同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扰适应的能力,将全县划分为四级敏感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煤炭采空区、山体开挖区,明确伊川县全域生态保护刚性底线,针对采煤、水库等生态脆弱敏感地区实施修复与灾害防治,划定重点修复区域范围,明确相关要求,保护与治理并重。

生态敏感性评价图

3.2.3 多规合一,协调整合边界

在初步划定伊川县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梳理建设用地空间,解决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规模与边界统一问题。

建设用地的梳理重点是“多规合一”,即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图形数据统一到GIS平台开展图斑差异分析,得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不一致的图斑,同时在GIS平台落实重点项目用地空间。

之后,将建设用地图斑与已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叠加,针对不一致的差异图斑进行分类处理,以“城市紧凑布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原则,落实建设用地的调入调出方案,消除规划矛盾,形成一致的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与生态用地空间,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市开发边界。

“多规”图斑差异分析图县域近年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县域三类空间适宜性分区图

四. 探索适合伊川县的三类空间管控方法

空间规划管控措施是确保三类空间准确落地实施,协调国土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关系的重要保障。伊川县的空间管控措施,要明确每一个国土空间单元,是该保护还是该开发,要保护怎么保护,要开发怎么开发,尤其是涉及到建设活动,要更进一步明确建什么、建多少,即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问题。

1. 伊川县实行三类空间的分级管控措施建议

伊川县可将空间管控分为三级

第一级,“三区”的管控

初步制定三类空间主要管控原则,在这一级管控中,注重开发强度指标和农用地转用指标对接。

第二级,增加分类分区管控

在三类空间管控基础上的分类分区管控,根据伊川县各分区职能,细化各类管控对象准入条件,根据功能定位和保护程度不同,提出准入负面清单管控原则。

第三级 ,引导、约束和限制

对空间管控对象的具体引导、约束与限制,根据分区功能细化管控措施,重点加强伊川县的农用地、生态用地的用途管制。

空间管制分区图

2. 伊川县实行三类空间的分类管控要求建议

1 生态空间管控要求

对县域内部的生态空间进行分级分类,对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实施差别化管控。对于伊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细化允许、限制和禁止的人类活动类型的规模、强度、布局和环境要求等条件,制定准入正面、负面清单;对于其他一般生态区,按依法依规、限制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

2 农业空间管控要求

对于县域内的一般耕地,也应该加强对其的保护,并且根据国土空间适宜性以及伊川县未来发展结构,科学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3 城镇空间管控要求

城镇空间是具有一定管理难度的复杂区域,伊川县在开展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的时候,不得突破已经划定并批准的城镇开发边界;且城镇开发边界一经划定批准,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按程序报相应审批机关批准。